2024-10-07
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(障權會)在10月6日舉辦 「障礙者驕傲大遊行,臺灣行不行?」主題論壇,邀請2010年代發起一系列障礙平權倡議遊行的「千障權益行動聯盟」障礙領袖-包含行無礙聯盟許朝富秘書長、中華民國聾人協會黃淑芬理事長及手天使「障礙者需要性遊行」黃雅雯召集人等前輩-分享當年籌辦遊行的心路歷程,同時展望障礙社群在社會的定位,以及新世代障礙者未來的工作方向。
本次論壇很榮幸邀請到手天使創始人之一的Vincent擔任主持人,以及廖偉翔立委辦公室、中華民國威廉斯氏症協會及民間團體、專業人員代表蒞臨。
以下,就讓我們帶大家一起回顧這次論壇的內容重點。
許朝富秘書長用照片與故事,帶領我們回到那個在街頭集結、吶喊的時空。分享台灣許多不為人知的障礙文化脈絡。
在上半場次,行無礙聯盟許朝富秘書長首先回顧台灣障礙平權運動簡史,從1980年代劉俠女士創立殘盟(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)爭取台北捷運設置無障礙設施,1990年代要求選罷法取消民意代表候選人學歷限制,乃至於今日障礙社群不只是爭取投票權,也要求平等參政權。
許秘書長從1990年代開始,就跟著障礙社群一起參與平權運動。許秘書長回顧自己和行無礙聯盟參與運動的經驗,強調障礙運動是不同障別、團體、族群共同成就出來的。許秘書長介紹障礙社群從2010年接收美國ADAPT組織草根經驗,辦理共識營,形成「萬障」討論社群串連平權行動。
障礙社群從2011年(民國100年)起,以「下個百年沒有障礙」作為主軸,逐步在倡導議題形成共識,並在交通、生活等面向組織抗議活動,最終促使麥當勞改善店鋪無障礙空間,也讓台鐵成立通用設計委員會。
許秘書長接著回顧障礙社群在2010年代各年度的活躍運動,像是2011年抗議國泰航空拒載、2012年教育平權倡議、2013年資訊文化平權遊行、2014年「視而不見要尊嚴」遊行、2015年包圍中選會、2016年抗議衛福部、2017年夜宿總統府等。透過許秘書長的簡報照片及障權會在場邊準備的照片拼貼牆,與會人員能感受到障礙社群當時發動近千人上街遊行,甚至有輪椅使用者扮裝成三太子的盛況。
針對新冠疫情後暫時沉寂下來的障礙平權遊行,許秘書長提醒與會者「是否該出來動一動了?」,強調遊行對障礙社群來說就像廟會團練,保持定期的聚會及意見交流才能維持障礙社群的動能。
中華民國聾人協會黃淑芬理事長,分享當年站上"戰車",運用手語激情演講,回憶當年聾人社群首次參與障礙大遊行的喜悅和挑戰。
許秘書長演講結束後,中華民國聾人協會黃淑芬理事長接著分享聽語障者/聾人社群在障礙大遊行中的角色。黃理事長首先回顧自己曾經思考參與遊行的必要性,直到2000年參訪美國高立德大學,瞭解美國聾人社群爭取由聽語障者擔任校長的奮鬥過程之後,就更積極參與資訊平權行動,並讓聾人協會加入2011年「下個百年沒有障礙」遊行的籌備之中。
在遊行籌備時,黃理事長除了代表聾人立場跟不同團體共同籌備無障礙的遊行活動,在過程中促進不同障別的互相理解,製作手語版影片及運用社群媒體對聾人社群進行宣傳,過程中也積極串聯全國各地聽語障團體,親自拜會說服聽語障社群消除歧見來爭取權益,否則政府不會重視。
黃理事長也詳細分享遊行過程中協助聽語障者參與活動的工作細節,包含協調手翻員等支持人力、匯集志工製作海報、在前導車及燈光加強視覺線索等。黃理事長感受到,透過遊行籌備能發掘聾人的內在才能,看見與會者自發性互助傳遞訊息,也能讓各地聾人社群化解隔閡投入其中。
隨著聾人社群成為障礙遊行的一份子,黃理事長也在2013年資訊平權遊行被推舉為召集人,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NCC)爭取改善聽語障者的資訊落差,最終在2018年後集結聾人團體,爭取將台灣手語列為國家語言。
本場次專題演講結束後,主持人手天使創辦人Vincent肯定許秘書長表示遊行抗爭的重要性,雖然街頭抗議可能對社會大眾造成短時間的不便,但這也是障礙者運用障礙的身體,讓大眾真實感受到障礙族群每天在有障礙的社會所忍受的阻礙。另外也肯定黃理事長集結聽語障者加入遊行,促進障礙社群跨障別共融的努力,同時回應表示身心障礙福利不會從天上掉下來,需要由障礙社群現身遊行向政府爭取權益。
手天使「障礙者需要性遊行」黃雅雯召集人,鼓勵新世代障礙者,需要倡導的議題永遠不會少,但倡議的人及方法會有所不同,建議新世代障礙者找到自己的方法進行倡議跟大眾對話,才是最好的方法。
在下半場次,手天使「障礙者需要性遊行」黃雅雯召集人運用公車拒載等生活案例,詼諧介紹障礙者為何要打破溫良恭儉讓的刻板印象,站出來走上街頭,提醒與會者不論網路輿論對議題的風向如何,如果我們不重視障礙者面臨到的無障礙問題,下次遇到的可能就是你自己。
黃召集人接著依序分享障礙平權運動前、中、後的工作經驗:
發起障礙運動前,要先用「3W1H」思考:為什麼要辦運動?找誰一起參加?如何發起及說服群眾共同參與?如何實際執行運動?
籌備障礙運動時,為了翻轉社會要廣泛呼朋引伴,像是無障礙不只是輪椅使用者,也涵括孕婦、親子、高齡者甚至是寵物車,是大眾的共通議題,但要把運動搞得很好玩,才會吸引人參加,像是同志社群辦理遊行曾使用行動劇及扮裝等方式。
黃召集人也提醒與會者,發起運動最重要的還是回過頭來想,自己平常在生活中實踐了什麼?另外,也要注意串聯障礙社群發起運動,就算是障礙者也不能擅自幫其他障別或障礙個體代言。黃召集人也用自己倡導障礙者需要性卻被質疑的親身經驗表示,發起運動要扛得住社會觀感及輿論壓力。
完成障礙運動之後,則要回頭檢視:從運動中獲得的工作成果、發現、新的想法,以及檢討是否有需要重新發起其他行動。黃召集人從十幾年來障礙社群爭取台鐵/高鐵輪椅席位的經驗表示,沒有任何倡議成果是運動後立即可見而速成的,要有無論結果如何轉變,成敗不在於我,甚至障礙運動聲量遭到收割的覺悟。
黃召集人最後鼓勵新世代障礙者,需要倡導的議題永遠不會少,但倡議的人及方法會有所不同,建議新世代障礙者找到自己的方法進行倡議跟大眾對話,才是最好的方法。黃召集人也鼓勵與會者共同參與10月19日手天使所發起的「障礙者需要性」遊行。
在綜合討論時段,有與會者詢問障礙領袖提及障礙平權遊行存在年代斷層,為何現在比較沒有人出來辦遊行?以及如果要在現在這個時代要辦遊行,要如何執行?另外也有與會者詢問,障礙者參加遊行是否會影響未來就業,特別是對於在公家機關服務的障礙者來說。
關於障礙平權遊行存在年代斷層,許秘書長表示,除了2010年代各場次遊行發散出許多讓障礙社群各自耕耘的不同議題,新冠疫情對於集會遊行造成影響,建議在後疫情時代重新匯集議題收斂集聚,讓政策性倡導能有障礙代表去長期追蹤持續陳抗主張權益。黃理事長表示,障礙權益仍舊要回頭來看障礙者自己是否願意站出來爭取。黃召集人表示,也需要讓新世代年輕人反思,自己為何沒有站出來?或者,甚麼情況下願意站出來走上街頭?主持人Vincent則鼓勵年輕人站出來組織遊行,讓障礙領袖前輩成為支持的力量。
針對障礙者參與遊行可能影響就業的擔憂,許秘書長表示,除非是站在遊行第一線,否則毋需多慮。黃理事長表示,參與遊行的聾人在公務機關及學校單位工作者大有人在。黃召集人建議若現身參與遊行有顧慮,可自行扮裝隱匿,像是配戴面具、太陽眼鏡、口罩等。主持人Vincent強調,集會遊行是憲法賦予的基本人權,除非行為犯法,否則政府不能以此為理由解雇。也有其他與會者回應,表示自己也曾經是公職人員,但除非是主管階級,否則不用擔心參與遊行。
最後,有與會者詢問,如何製造動力讓每一年都有人站出來參與障礙平權運動。許秘書長表示,要回頭來看自己的障礙身分認同,進而關心障礙權益議題,才會像歐美障礙社群進入「障礙驕傲」遊行的層次。黃理事長表示,聾人團體有自己的獨特需求及文化,要對障礙社群充分溝通,等待時機及環境到位再尋找破口進行集結。黃召集人表示,需要串聯障礙團體加強橫向聯繫,凝聚共同議題,否則會淪為多頭馬車各做各的。主持人Vincent回應,建議有志者可透過社群媒體倡議,從小團體座談開始積少成多,逐漸凝聚形成力量。
筆者:蘇楠
照片文字:劉家承